[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1-07-08 来源:读后感 点击:

【www.d9bd.com--读后感】

《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读后感

  早期教育篇

  01 如何才能让学龄前儿童更聪明

  这绝对不是说会数到多少,会认识什么字,这不是这个阶段孩子应该有的

  第一:一个中心——多元化的良性刺激

  就是要进行全脑的刺激,因为3岁以前大脑发育完成90%,有1000亿个神经元,具体来说,要动静搭配,既能静下来玩拼图,也能上窜下跳玩耍;要调动不同的感官体验,既要让孩子玩沙、玩彩泥,也要让孩子唱歌、听音乐;要让孩子多体验不同的经历,既可以在家玩,也可以去动物园、博物馆,还可以去野外亲近大自然。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偏好,有点好动、有的好静,有的爱画画、有的爱搭积木。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的偏好,但也需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样性”地玩耍。孩子的大脑有无限可能,不要过早地让大脑的区域行程“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情况,更不要因为父母的偏好或局限而给孩子设限,

  第二:温柔对待

  当孩子感到压力和害怕时,大脑会释放出一种有毒物质,损害记忆力区域的脑神经。给与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才能让孩子感到放松、不焦虑、是促进大脑健康发育的关键。

  第三:重视数学启蒙(想到孙路弘教授的关于数感、空间感、美感、乐感的启蒙)

  很多父母容易忽视对孩子数理逻辑的启蒙,我在接触这些书的时候,听课的时候才了解到,4岁以前,数理逻辑的脑回路已经基本定型,因此在这之前及时开展早期数学启蒙,可以更好地促进这块区域的发展。多鼓励孩子对遇到的东西进行比较、分类,让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抽象概念,比如大小、长短、形状、颜色等,特别是可以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归类。

  第四:多和人交流,少和机器交流

  父母亲自读绘本比机器读故事更有效,父母在读绘本时,如果能够做到语调多变、声音高低起伏,效果会更好,此时孩子的大脑中掌管语言的区域呈现大面积的红色,这表明大脑正在高效地吸收这些刺激。

  第五:吃得好

  蛋黄、深海鱼、牛油果、蓝莓、坚果等,注意莫要让小孩整颗吞食

  第六:多锻炼

  运动能促进神经元的生长,会提高大脑的敏感度和专注力。

  有两类运动对学龄前儿童尤其有益。一类是锻炼平衡能力的运动,会刺激大脑行程新的通路,就像孙路弘教授讲的,孩子在路边喜欢走花坛边突出来的小路,张开双手就是一种很好的平衡训练,另一类是全身运动,比如足球、游泳、跳舞等,也有助于激发大脑的潜力。所有的父母都对孩子抱有很大期望,希望优秀,不过我们应该先自己学习,自我完善,所以现在我要努力多学关于月儿方面的知识,我原先是关注公众号的文章,但是我觉得通过阅读书籍,让我更系统地了解一些理念,明白了有些大V为什么会说出那样的观点,也更好地有所反思,给孩子提供条件,给孩子创造环境,至于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子,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因为我努力过,所以回头看时才不会后悔,因为了解这些知识,才会感觉到“心中有粮不慌”。

  02 亲子阅读,保持孩子的兴趣是关键,有兴趣才会坚持,以孩子为导向,父母需要尊重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三大权利,即读不完的权利(学龄前孩子专注力低,由他们的发育特点决定的,不要一次拿太多绘本)、反复读一本绘本的权利(孩子在学习新技能时,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跳着读的权利(孩子会跳着读,快速翻页)。

  以平常心对待阅读这件事,阅读习惯的确需要从小培养,但是也不要把亲子阅读当作与“别人家孩子”的竞争,它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一段高质量的时光。

  03 教孩子学识字,别破坏了学习的好胃口

  闪卡的鼻祖是杜曼,“闪卡”是一套大卡片,上面有不同的数字或文字,原理是让孩子每天对着看,通过强化视觉记忆来教孩子“识字”,他当初设计是针对脑部有严重损伤的孩子,后来发现这种在学龄前认识几百、几千字的“神童”,到了学龄期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学习方面的优势,而且大部分“神童”忘记了之前认识的字,还有少部分“神童”出现了学习障碍。为此,美国很多脑神经专家和儿童教育家都做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大脑中的神经腱只有在孩子主动用脑时才会被点亮,这时候才会有开发大脑的作用。

  早期识字的准备工作

  就像孩子的大运动发展一样,孩子识字也要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可惜很多家长只追求“识字”的结果,而忽略了其间的过程。要想帮助孩子进行早期的识字启蒙,需要先做好准备工作。

  第一:培养孩子对于印刷品的兴趣,这个阶段,孩子不肯听、读不完都没关系,最关键的是家长要帮助孩子熟悉“书”,而且让孩子不讨厌“书”。

  第二:知道如何读印刷品,比如演示如何翻页

  “教”学龄前孩子识字的正确方式,如果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就可以“教”

  孩子识字了,学龄前孩子“识字”只是一种启蒙,而不是真正的“学习”活动。就像我们陪着孩子唱歌、玩游戏一样,所有早期启蒙的目的不是追求孩子“掌握”多少技能,而是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第一:多进行体验式的“玩中学”

  感官是孩子接受外界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通道,如果在学龄前能够打通这个通道,孩子今后的学习就会更加有效。欧美国家特别看重学龄前孩子的玩耍时间,因为孩子只有在玩耍中才能最全面地开发感官。对于孩子识字也是一样的,与其一味地指着卡片告诉孩子“这两个字是苹果”不如直接给孩子一个苹果,让他用鼻子去闻苹果的味道,用手去感受苹果的触感和大小,用眼睛去看三维立体的苹果,用嘴巴去品尝苹果的口感。这样的认识才是有意义的。

  真正到了孩子识字的时候,当他学到“苹果”两个字的时候,之前关于苹果的记忆就会被提取出来,辅助他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字。

  第二:多为孩子提供接触文字的机会

  作者考察曼哈顿的幼儿园时,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大部分的幼儿园理念“以玩为主”,但所有的幼儿园都会在玩中融入早期的识字活动,让孩子接触文字,而不是强求学习,等孩子对文字好奇时,老师会顺势引导孩子识字。生活也是处处有字,不应该强求孩子要记住,说下次提问什么的,而是看到了孩子有兴趣,指认一下,孩子的记忆需要储存,不是即刻就有反馈。

  04 学习美国人,从小培养孩子像科学家那样思考

  培养早期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我们可能潜意识里提到“科学”会觉得它遥不可及,但在美国,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却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对婴儿进行早期科学启蒙,不是为了培养科学家,而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让学龄前的孩子接触科学,不是为了让他们学到“高难度”的知识,而是为了让他们从小就可以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和解决问题。

  人的思维是需要从小训练的,而很多科学思维,比如观察能力、提问的能力、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假设的能力、验证的能力等,都是很重要的学习能力。

  学龄前儿童最关键的科学思维

  第一:观察和描述

  玩感官游戏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培养观察和描述能力,关键点是需要借助语言,鼓励孩子把观察到的东西描述出来

  第二:比较和归类

  比较大小、轻重、多少,把相同和不同的物品进行区分、归类,这是最基础的早期科学思维能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第三:提问和预测

  除了鼓励孩子提问以外,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预测。幼儿园老师和作者强调,从孩子1岁开始,就可以带他做一些科学实验,内容是什么不重要,关键是让孩子通过科学实验学会“怎么学”,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比较、提问、预测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小实验——听听看,猜猜看

  听觉是观察很重要的一部分,玩具例如扭蛋,可以在里面装上东西,超过三岁孩子,试着让他描述声音。

  05 肯动脑筋也是一种能力,需要从小进行启蒙

  “元认知”就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思考,所谓“学习时不动脑筋”就是说明孩子缺乏元认知,他们知识单纯机械地模仿“被教授的内容”,而没有有意识地去考虑应该使用怎样的学习策略去掌握这些知识,从而让自己有能力支配这些知识,以解决其他问题。元认知是需要从小启蒙的,美国不少小学都有系统的教材来培养孩子的元认知能力。

  向孩子展示家长的思考过程

  孩子通过模仿家长来学习,家长可以一步一步展示思考过程。

  联系新、旧知识

  之前学的和新的联系起来

  学会问启发式问题

  06 脚手架式教学法激发激发孩子的潜力

  什么是“搭脚手架”方法

  把孩子的成长发育看成是高楼,有的孩子刚盖完一层就自我满足了,这时家长如果没有有意识地去挑战他,孩子就会非常满足地维持他的“一层楼平房”,也许要过很久才会接着网上盖楼,但如果这时家长或老师能在“平房”上搭上“脚手架”,就可以协助孩子继续往上搭建高楼。“脚手架”一次告诉我们,这个平台是暂时的,当高楼完成后就会被撤走,但因为有了“脚手架”,就可以帮助孩子去完成他本来无法完成的事。

  其实,孩子的差距就体现在是否有意识地通过“跳起来够一够”来挑战自我,“搭脚手架”方法也是美国很多幼儿园、小学甚至高中、大学强调使用的教学方法,能否掌握这个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能否有效地激发孩子的潜力。

  孩子学习新技能的4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做你看

  第二阶段:我做你帮助

  第三阶段:你做我帮助

  第四阶段:你做我看

  “搭脚手架”技巧的3个关键词

  演示技能

  给予适当的提示

  学会提问,启发孩子进行反思

  07 孩子是否有潜力,关键在于是否有成长型思维

  “潜力”到底是什么

  它是指一个人是否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否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不断地进步和提高。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因为他们通常会害怕失败,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认为人是不断进步的,因此他们更加关心自己的成长,也更加愿意接受困难的任务和挑战。

  学会表扬孩子做事的过程和努力

  让孩子从小体验失败

  有意识地打造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家庭

  如“经验分享”

  08 不要用成人的司空见惯,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

  父母重视孩子的提问,孩子才会提出更多的问题

  父母如何应对孩子的提问

  好好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09 美国的“三千万字计划”:语言发展决定穷富差距

  美国的“三千万字计划”美国一项调查研究,发现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到4岁时比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少听三千万字,该计划是帮助家长掌握基本的方法,以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早期的语言启蒙。

  频道一致 “Tune in”

  孩子对我们说的话感兴趣时,就着兴趣扩展语句

  多说一点“Talk more”

  自然的情况下,说一些生动的语句

  轮流对话“Take turns”

  给孩子反应的时间

  10 5岁能讲故事的孩子,今后学习成绩不会差

  扩充“高质量”的词汇

  引进条理性词汇

  父母演示如何生动地讲故事:声音、语调的变化;注意眼神的接触、故事里设置“引人入胜”的点

  性格培养篇

  01 如何培养自信的孩子

  自信到底是什么

  自信是指孩子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身体和行为,可以应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挑战。

  自信是如何发展的

  第一:规律作息

  第二:为孩子创造足够的玩耍机会

  第三: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共情、询问、观察、帮助

  第四: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

  02如何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到底什么是安全感:他人、自己、环境

  高质量陪伴不缺席

  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

  紧密无间的肢体接触

  03 先把母亲的位置坐稳,孩子才更有安全感。

  无助的母亲传给孩子的是失控感

  内疚的母亲容易对孩子进行过度补偿

  讨好的母亲让管教形同虚设

  先把父母的位置坐稳,全然地爱孩子,经常地引导孩子,适当地管教孩子,这样的父母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扎实的根基,“爱”并不是“你怎样我都OK”,而是“不管你怎样不OK,我都会坚定、温柔地引导你,因为我太爱你,所以不舍得你总是这样犯错误”

  04 心理上亲密,生理上独立

  05 化解孩子的分离焦虑症,从细节入手

  情商教育篇

  01 棉花糖实验的真相

  当孩子任性、淘气时,如果又想用一句轻易的许诺来蒙混过关,请千万三四,这样的许诺,不仅没有从实质上解决当下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还损害了孩子的自控力。

  02 如何有效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自控力的基石是信任

  教孩子学会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多次提醒,让孩子学会自控

  通过游戏锻炼孩子的自控力

  让孩子学会等待

  03美国人最希望孩子拥有的品质,比天赋和智商更重要

  什么是grit ——即坚毅、不放弃的品质

  第一:让孩子多做好玩的难事

  第二:不允许孩子在感觉最糟糕的时候放弃

  第三:有策略地帮助孩子进行练习

  04 抓住契机,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高情商的基础是什么

  孩子有效应对各种情绪的能力,是他今后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很关键的因素,也是高情商的基础。

  第一:父母首先要端正态度

  大多数父母会喜欢孩子笑,如果哭就会说不许哭,其实情绪本身没有对错,都有存在的合理性

  第二:给情绪命名

  共情

  第三:不要堵住孩子情绪宣泄的出口

  第四:给孩子适当发泄情绪的方式——画画、带着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武力发泄”(给一些压力球随意踩捏)

  05情绪绘本,给予孩子治愈的力量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

  需要有特定场景的铺陈描述

  帮助孩子认可和接纳情绪

  给予解决方案,教孩子如何情绪管理《我的感觉系列:我很难过》

  社交能力篇

  01抓住4个关键期,培养小小“外交家”

  性格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第一:0-18个月:建立牢固的“我”的概念

  孩子只有行程非常安全的“我的”概念后,才会有勇气探索“你的”“他的”“我们的”等这些区域。过早地强迫孩子“有礼貌”,见人打招呼,对人有礼貌,要他分享,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在摧毁孩子刚刚建立起来的安全感。这个阶段孩子经历着最初的社交体验,这些负面经历会导致孩子对于和人打交道感到很有压力。一些父母抱怨孩子越大越小气、越大越不愿意叫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孩子小时候的社交能力根基没有建立牢固,没有体验过牢固的“我的”概念,因此就会对“我的”东西抓得更牢。在这个阶段,父母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跟对方保持愉快的交流,孩子虽然不会表达,但是会在脑子里留下记忆存储,某个时机成熟后,孩子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不要因为自己社交能力弱,觉得面子过不去,而把压力转嫁给孩子。

  第二:10个月-3岁:每一个社交冲突都是学习的机会

  大概从10个月到1岁,孩子慢慢开始乐意跟与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待在一起,但他们之间几乎不会有什么交流和互动,每人各玩各的,不过他们会倾听和观察其他的孩子。他们之间唯一的互动似乎就是冲突——打人、咬人、抢玩具等。

  所有的父母都不愿自己的孩子受欺负,我之前带娃去小朋友多的地方,就会紧紧跟着,害怕他会被其他小孩打或是他自己会打别的小朋友,万一对方家长也是保护小孩型,看到会生气,也许就跟我有冲突,所以我会选择带孩子避开这个,因为我害怕冲突,不知道如何面对,也有些父母面临冲突后,会关注孩子有没有吃亏,有的父母甚至“恨铁不成钢”,直接给孩子“贴标签”,教训孩子“怎么这么胆小,为什么不打回去”当我们关注当下时,或许忘记了这是孩子人生第一次社交冲突,之后漫漫人生路,会有许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社交能力还不成熟,发生冲突需要成人的干预,但这种干预不该升级为父母之间的争吵,当然如果面对的是蛮不讲理的家长,也应当捍卫自己的权利。

  当孩子能说出“这是我的玩具,不要碰”时,他咬人的概率会小很多,如果能用有力的言语把对方击退,或许孩子在以后社交冲突时更会有底气,愿意在社交道路上前进。

  第三:2-4岁:建立稳定的社交圈,并不断扩大

  这个阶段,大部分孩子明显对其他孩子更感兴趣了,也学在一起还是各玩各的,但是会模仿同伴,进行互动、交流甚至交换玩具。

  第四:4岁以后:学会放手

  通常从4岁开始,孩子就有了“好朋友” 的概念,也开始有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在这个阶段,父母可以明确地向孩子提出对于社交礼仪的期望,比如要求孩子讲礼貌等,父母也需要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和解决朋友之间的争端,但放手并不意味着不管,而是充当倾听者的角色,不急于给孩子提供解决方案,更加不要替孩子解决。

  02孩子被打,要教会他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教孩子学会正当防卫——“我不是弱者”

  “不要!不行!不可以!”——这是最早期的正当防卫的话语

  “这是我的玩具!”——遇到被抢玩具时可以这么说

  “打人是不对的”“拿开你的手”——遇到被打时可以这么说

  作者说,她不可能永远保护小D,她总有一天需要独立面对和解决冲突,而父母能做的是从现在开始教会她面对冲突的正确态度:积极面对,有理有节,不惹事,但也绝对不怕事!

  03 让孩子学会分享,请先允许他自私

  第一:大人不要强迫孩子分享

  第二:分享的前提是快乐和自愿的

  第三:教孩子分享,先允许孩子自私

  04 如何帮助害羞,怕生的孩子

  害羞和大胆一样,只是描述性格的一个词,本身没有褒贬之分,害羞的另外一面可以是内秀,大胆的另外一面也可以是莽撞。

  第一:给予孩子时间,让他慢慢融入新环境

  家长要注意,不要一上来就把孩子推出去:“去啊,自己去找他们玩”这样对孩子来说不是帮助,反而会让他更加不敢跨出第一步,记得上周六傍晚,带宝宝去泳池,有好多小朋友和大人在泳池,宝爸下水了,问宝宝去不去游泳,他是第一次去泳池,宝宝摇头说“不要”,后来我就在岸上陪他看,然后他看得也挺投入,后来把我拉到另一边去近距离看,看出来他想进一步接近泳池,不过最终还是没下水,因为天色也黑了,我觉得要慢慢来,我们下一次还可以过来带他先熟悉环境。

  05 内向妈妈如何“教出”外向宝宝

  第一:强迫孩子打招呼,只能适得其反

  第二:父母的身教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第三:父母做好自己,孩子就能做好自己

  很多父母感慨,懂得很多育儿道理,却还是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其实,孩子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被父母影响出来的,你无数遍教育孩子的话,可能丝毫不起作用,但你每天在日常小事中的行为,却对孩子有着深远意义。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育儿的道理呢?因为我们需要自我教育,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丢弃或遗落了很多最基本的道理,孩子的到来提醒我们要重新捡起这些道理,进而反思自己的行为,遇到孩子,我们才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06我的孩子不是内向没出息,只是有些慢热

  孩子不是内向,只是慢热

  慢热描述的是孩子脾性的一个特征,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去帮助孩子提前热身。

  第一:热身是成功的关键

  第二:提前给予通知——慢热型的孩子接受新事物很慢,不容易适应新环境,需要了解清楚新事物和环境后,才会开始行动。作者在送小D上幼儿园,会把她在幼儿园的场景拍下来,让老师拍了自拍,然后做成一本书,每天可以和小D回顾幼儿园的事情。

  第三:让孩子体会与人相处的舒服感觉——热身之前告知、热身之中表率、热身之后回顾

  

 

  习惯培养篇

  刷牙、如厕、睡觉,这三个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觉得不能照搬哪家之言,而且孩子会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比如艾瑜之前小便会在说的同时,尿出来了,现在可以说了,然后就带他去厕所,有个男孩用的墙壁尿壶,感觉不错,从我自己的角度,每次他大小便就算到裤子上,我也没有骂他,我怕给他造成心理阴影。还有吃饭的问题,我之前有一阵也是,回家的时候,特别是听到婆婆说早饭也不怎么吃,中饭也没吃几口,晚饭又不要,听得会很火,不过我现在觉得吃饭就是他自己自主意愿,比如昨天下班回家,婆婆说五点艾瑜就说奶奶,要吃饭饭,要吃干{子},吃鸭鸭。夏天不要说孩子,就算是大人,胃口也不好,小孩子饿了会说的,尤其是现在会说话的阶段,否则你喂饭,他会说不要不要,虽然不是每顿饭都会吃光,但是自己想想,作为大人的我们也不可能顿顿吃光啊。

  01 几张小图片,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幼儿园的阶段最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习惯的培养

  第一:时间概念——日程安排表

  在家运用借鉴:日程表

  第二:责任分配——工作任务分配

  在家运用借鉴:比如让孩子收拾玩具,如果扔的时候“玩具伤心了”

  第三:礼仪规范——好行为强化卡片

  在家运用借鉴:好行为卡片

  02孩子容易粗心大意,是因为你的引导有问题

  幼儿时期对细节敏感这项能力发展得好,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帮助

  第一:对细节敏感的好处——有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有助于人际交往、

  第二:不阻止孩子对细节的探索——孩子对细小的东西感兴趣时,家长不要粗暴地制止和打断他。大人习惯去评判孩子的做法“值不值”“有没有意义”,但大人觉得“不值得”“没意义”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可能是非常值得的。

  第三:玩玩具讲技巧——入门级别(给他两个玩具,鼓励观察和比较);进阶级别(图片比较、类似寻宝或‘找不同’的绘本、拼图)

  

 

  亲子游戏篇

  01 给玩具来场断舍离

  第一:玩具减少,孩子的专注力更好、想象力更好、秩序感更强

  第二:挑选玩具的原则:不买“声光电”玩具(家里有买过)、选择开放式或者有开放式潜质的玩具(橡皮泥、积木、球),选择娃娃玩具时,要平衡写实和抽象两面,看到这章时,我把家里的玩具来了断舍离,归类了一下。还有介绍收纳的技巧,比如借助于孩子和工具(大收纳箱、收纳袋、盒子、书架、篮子)

  02陪孩子玩耍,也要事先做好规划

  第一:学龄前孩子早期启蒙的关键——要进行全脑启蒙,大脑的各个区域都要训练,即多元化。

  多元化的玩耍方法有哪些

  第一:运动游戏——走、爬、跑、跳等方式的游戏,就是让孩子撒开欢疯玩。最方便进行的场所就是公园、游乐场等。

  第二:操作性游戏——1岁以内可以玩套圈圈;一岁以后可以玩拼图、搭积木;3岁以后,可以引导独立组装一个玩具等,这些游戏有一定难度,但对于锻炼孩子的专注力、情绪控制、和自控力等都是有好处的。

  第三:角色扮演游戏——扮演以厨师、医生、消防员等为主的游戏场景,借助于家里的道具,有助于孩子想象力、语言启蒙、认知发展等。

  第四:创造力游戏——比如玩橡皮泥、画画、做手工,这个阶段应该让孩子天马行空,不要用大人的思维禁锢。

  第五:学习类游戏——读绘本,孩子再大一点,益智类的桌游、数学启蒙游戏也属于这一类。

  那个表格看大J列出来感觉挺好的,可以借鉴。

  03如何陪孩子完好角色扮演游戏

  自我扮演——12-18个月

  第一:花点时间观察孩子的兴趣

  第二:引导孩子喜欢上角色扮演的游戏

  简单扮演——18-24个月

  第一:准备合适的角色扮演玩具,如孩子喜欢是“小吃货”,可以买喝下午茶的玩具、水果切切乐等,同一类的玩具不要买太多。

  熟悉场景的角色扮演——24-30个月

  给玩具加点儿新意,2岁以后,大部分孩子扮演时会把多个动作合并在一起

  不熟悉场景的角色扮演——30-36个月

  引进全新的情景

  大J曾和她的认知老师说“现在当妈真不容易,既要做得了辅食,读得了绘本,还要演的了‘话剧’”老师回答“这不正是养育孩子的魅力吗?因为这个小生命,你的生命也变得丰富了。”

  爱与规则篇

  给孩子有规则的爱和有界限的自由

  父母成长篇

  01为什么别人的育儿方法对我的孩子不管用

  呼吁不打不骂、对孩子进行正面管教的前提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有足够良好的亲自关系。

  第一:你是否真的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书中有案例)

  第二:你是否真的相信孩子是“善”的

  育儿的方法不是为了调教孩子,更不是为了控制孩子,而是为了搭建一个通向孩子心灵的桥梁,

  02你每天都看孩子,但是否真正“看到”孩子

  第一:区分事实和观点 ——观点可以用“我认为、我觉得、我感觉”事实可以用“我看到、我听到”

  第二:记录下来,寻找规律

  第三:ABC记录方法——A(Antecedent):这之前发生了什么;B(Behavior):孩子当时在干嘛?C(Consequenc)::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03学会情绪管理,是父母的一堂必修课

  第一:事情的起因

  第二:我为什么会情绪失控

  第三:当情绪失控时,我真正愤怒的是什么

  第四:如果事情再次发生,我会如何做——提前做好准备、告诉自己-我不对这个负责、提前准备一些“口号”做“暂停键”

  04 5句话,让家人的育儿水平赶超你

  第一:这是他自己的事

  第二:我们一起试一试不

  第三:我知道你很难过,爸爸陪着你,知道你冷静下来

  第四:哦,真的啊,再和我多说说

  第五:我爱你

  05为人父母,你输得起吗

  06 你和社会脱节不是因为当了妈,别再让孩子“背黑锅”了

  07当妈的这几年,你可曾有过羞耻感

本文来源:http://www.d9bd.com/xindetihui/111960/

为您推荐

学生手册读后感锦集三篇

《朗读手册》是一部教育经典。该书于1979年初版,5次修订,被美国数十所教育院校选为教材。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手册读后感锦集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19 10:58:57   学生手册读后感500字   学生手册读后感1000字  

金色花读后感精选四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色花读后感精选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19 10:58:46   金色花读后感100字   金色花读后感200字  

中国古代简史读后感(合集五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简史读后感(合集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19 10:58:41   中国古代简史读后感3000字   中国古代简史读后感800字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精选五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今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精选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19 10:58:28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2000字大学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800字  

我与地坛读后感500字【汇编六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与地坛读后感500字【汇编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19 10:58:24   我与地坛读后感2000字左右   我与地坛读后感2000字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