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微腐整治_部队基层微腐败对照检查(共9篇)

更新时间:2017-05-15 来源:英语演讲稿 点击:

【www.d9bd.com--英语演讲稿】

篇一:部队基层微腐败对照检查

部队“坚定理想信念,忠实履行使命”主题教育对照检查怎么写?

主题教育的感受而后从自己身上军事-思想-政治-学习-对照自己不足-下步怎样做

篇二:部队基层微腐败对照检查

英语翻译
A young man was going to join the army(部队)and had to take a medical examination(检查).The doctor was sitting at a desk when he went in.He said to the man,“Take your coat and shirt off,and sit on that chair.”
The young man did so.The doctor looked at him for a moment without getting up from his chair and then said,“All right.Put your clothes on again.”
“But you haven’t examined me at all!” the young man said in surprise.
“There is no need to do so,” the doctor said with a smile.
“When I told you to take your coat and shirt off,you heard me all right,so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your ears.You saw your chair,so your eyes are good.You could take your clothes off and sit on the chair,so you must be in good health.And you understood what I told you to do and did it without a mistake,so you must be healthy enough for the army.”

一个人想要去参军,不得不经过一个身体检查.
当他进来时医生正坐在桌子旁.医生对这个人说:“脱下大衣和衬衫,坐在椅子上.”
这个年轻的人照这样做了.医生看了他一会没有从椅子上站起来然后说:“好,再一次穿上你的衣服.”
这个年轻的人惊讶地说:“但是你一点也没有检查我”
医生微笑着说:“那样做已经没有必要了”
“当我告诉你脱下你的大衣和衬衫时,你听清楚了,所以你的耳朵没有问题,你看见了椅子,说明你的眼睛是好的,你能够脱下衣服并且坐在椅子上,所以你是健康的.并且你能理解我告诉你的话并且没有错误的做了出来,所以你参军是足够健康的.”

篇三:部队基层微腐败对照检查

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纪律4个方面,深入开展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明确努力方向和整改措【部队基层微腐败对照检查】

XXXXXX活动开展以来,本人认真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深入学习,认真查摆个人思想、工作、生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初步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形成如下党性分析材料。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想信念方面。加入党组织以来,始终牢牢记住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受一些社会上流传的负面信息的影响,自己思想上也出现了一些弄不清楚的问题,对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如,过去国际上的一些被我们称为垂死的、逐步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高度发达,而且还是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大国,还将与社会主义长期共存;社会生活中却仍然存在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现象;贫富差距大、腐败堕落等等。这些问题虽然未能动摇自己对党的信仰和忠诚,却产生了一些困惑和迷茫,感到理论与现实相差很多。思想上逐步回避这些问题,对理想信念等逐步讲的少了,想的也少了。或多或少的感觉,那是几代人、或几十年、几百年后的事,离我们当前以及我们这代人比较遥远。认为我们这代人,特别是我们基层的干部职工,做好自己当前的本职工作就行了,不必动脑筋去考虑那么长远的事情。
(二)宗旨意识方面。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的不牢,无私奉献、执著追求的精神在自己思想上有所淡化。自己工作上的依赖性大,总认为材料有科长、副主任把关,只求过的去,质量不高,对工作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弱化了,想个人的事、想家庭的事多了,影响了自己在工作上的态度。
(三)党性修养方面。近两年,自己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缺乏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精神,在思想和工作作风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工作中,领导交办的事就认真去抓,以避免出问题;对未明确交办的,积极主动干的少了。对工作,满足于能应付过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且,工作中有时有急躁情绪和工作方法简单的情况。回顾自己入党以来的工作和生活,自己没有违犯党的组织纪律的情况,但近一年,在参加一些公共活动方面不够积极,拖拖拉拉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感觉自己是普通干部职工,服务中心一无人权、二无财权,不具备腐败的土壤。因此,思想上对反腐倡廉、防微杜渐有所放松。
(四)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我始终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政治信仰不动摇、政治立场不含糊、政治方向不偏移,始终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有所弱化,对待一些遗留问题和复杂矛盾,没有进行深入细致、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没能结合实际提出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缺乏抽丝剥茧、彻底解决的耐心和勇气,导致一些工作难于推进和一些问题久拖不决。
二、存在问题的根源剖析
(一)学习上有松动。理论上清醒才能做到政治上坚定。自己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未坚持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是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积极性有所淡薄,自觉性、迫切性也越来越差。除了组织上安排的学习任务,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很少。由于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未能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和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国内社会变革中,就往往难以把握主流和本质,难以辨明方向,使自己在思想上产生一些困惑和迷茫。这对一个干部来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必须引起自己的高度重视,认真纠正和克服。
(二)世界观改造上有松动。自己存在的上述问题,都与自己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有关。理想信念上存有的困惑和迷茫,说明自己还未真正树立起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说明自己对党的事业和奋斗目标还缺乏矢志不移、至死不渝的奋斗精神。宗旨观念有所淡薄,说明自己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说明自身还存有患得患失的个人主义思想。思想、工作作风和遵守制度纪律上的问题,也都说明自己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说明自己还没有真正学好、用好、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决定着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荣辱观。
(三)自我约束有松动。自己存在的上述问题,也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的结果,对政治学习不再有那么大的兴趣,对工作不再那样努力,没有真正认识到先进性是一个不断提出新要求、充实新内容、做出新努力的实践过程。对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需要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努力工作,不断努力实践自己入党誓言的责任和义务有所忽视。在这次党员先进性教育中接受教育,使自己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和检讨自己,发现和正视自己身上的问题,并以此为起点,克服自身的缺点问题,继续勤奋努力的为党工作。
三、整改措施
(一)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与奋斗目标紧密相联系的信念和信仰。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不断努力,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崇高理想。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尽管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不是一帆风顺,但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出现什么复杂的情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决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念,改变自己的信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消除个人思想上的困惑,进一步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要不断的剖析自己的主观世界,认真改造世界观和人生观,坚信人类走向共产主义不动遥要在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坚定不移的为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奋斗终生。
(二)强化理论学习。要切实提高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树立活到老、学到老,工作不止、生命不止、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止的思想。建立个人学习计划,学原著,精学、深学,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刻苦的学,扎扎实实的学,要求真知、见实效。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同时,也结合自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知识,以适应本职工作的需要。
(三)牢记党的宗旨。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经常用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检查对照自己。认真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事迹,并用之激励自己,鼓舞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功过荣辱,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单位和部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认真的做好本职工作。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老老实实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工作。多为基层单位和职工办实事、解难题,努力做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模范。
(四)踏实努力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落实到工作岗位上,体现到行动中,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不断研究服务中心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重做质量,在政府办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和同志们一起,切切实实提高保障服务水平。
(五)模范遵守纪律。不犯自由主义,不搞个人主义,不以权谋私,坚决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的制度和规定,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严以律己,防微杜渐,做到自重、自警、自省。
以上是我的党性分析报告,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部队基层微腐败对照检查】

篇四:部队基层微腐败对照检查

英语翻译
《论语》20篇章的原文的所有翻译.

【部队基层微腐败对照检查】

论语全文翻译 (2009-01-21 11:34:25)
标签:杂谈 分类:学而时习之
论语全文翻译
论语全文翻译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
(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
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原文】
1·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原文】
1·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原文】
1·10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4)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7)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原文】
1·12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注解】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3)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4)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5)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原文】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注释】
(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3)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5)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原文】
1·16 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1)患:忧虑、怕.
(2)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的教学特点
(一)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穿于日常的 教育工作之中.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运用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材施教”的命题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施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子了解学生最常用 的方法有两种.第一,通过谈话.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他有目的地找学生谈话,有个别谈话,也有聚众而谈.如有一次有意识地向子路提出一个假定性的问题:“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字路并未说话,仅以高兴默认,孔子便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第二,个别观察.他通过多方面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由表及里地洞察学生的精神世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单凭公开场合的表现作判断还有片面性,就要 “退而省其私”;只凭一时的行为作判断还不够,还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就是要注意学生的所作所为,观看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感情倾向,这就可以把一个人的思想面貌了解透彻了.他在考察人的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认为不同的事务不同的情境都可以考察人的思想品质.
(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在教学中,孔子把“学而知之”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他的“学而知之”就是说学是求知 的惟一手段,知是由学而得的.学,不仅是学习文字上的间接经验,而且还要通过见闻获得直接经验,两种知识都需要.他提出“博学于文”、“好古敏以求之”,偏重于古代文化、政治知识这些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他还提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孔子重视学,也重视思,主张学思并重,思学结合.他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说:“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既反对思而不学,也反对学而不思.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把学到的知 识要 “笃行之”,他要求学生们说话谨慎一些,做事则要勤快一些,“君子欲讷其言而敏于行” ,应当更重视行动.
由学而思而行,这就是孔子所探究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基本符合.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三)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与悱是内在心理 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就是说,在教学事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词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孔子在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叩其两端,攻乎异端.

篇五:部队基层微腐败对照检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很严峻,部分领导干部互相勾结,上下其手,牟取私利;执纪执法偏宽偏软,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问题时有发生。 B.抗日战争胜利,万民欢腾。沦陷区人民盼望光复故土,如大旱之望云霓,但盼来的却是国民党要员“劫收”,横征暴敛,大发国难财。 C.我很想拥有那本鉴赏辞典,然而身上一个铜板也没有,只能过屠门而大嚼,每天到书店看一眼,徒饱眼福。 D.《诗经》中的《卫风·氓》是一首以弃妇为题材的诗歌。该诗将弃妇遭弃的黍离之悲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D
(A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B大旱之望云霓:云霓:下雨的征兆。好像大旱的时候盼望雨水一样。比喻渴望解除困境。C,过屠门而大嚼: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D,黍离之悲:《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序》中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国家残破之痛。)

篇六:部队基层微腐败对照检查

引起蒋桂分裂的原因是
①美国对蒋介石施加压力
②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③国民党政治的腐败、军事的溃败
④桂系军队有反内战的倾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C

篇七:部队基层微腐败对照检查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

初来部队时,面对紧张的军营生活,杜彦秋不断鼓励自己:“当兵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下去,不怕吃苦,好好表现,顺利完成从地方青年到革命军人的转变.”
一天,新兵排长宁雅琴和小杜聊天时问她在军营有何理想,小杜坦率地说:“我穿上这身军装就是为了感受军营生活,圆我的军旅梦,我会在军营好好锻炼自己,刻苦训练,严格要求,不违反纪律,请连队干部放心.”
杜彦秋在新兵训练的两个月里进步很快.她的三大条令背记最好,她经常把条令上本上的条款写在小纸片上,一有空就拿出来学习,每次条令条例考核,她的成绩是全排第一名.每次内务卫生检查,她的内务质量最好,新兵排内务流动红旗数她最多.在站军姿时,小杜一点就通,队列会操时就数她的军姿最标准.由于各方面表现比较出色,很快宁排长就让她担任班里的队列“小教员”.
为了当好“班副”,她训练更加刻苦,特别是在训练3公里课目时,杜彦秋主动在腿上绑上4公斤的重的沙袋,好多新战友都在嘲笑她,许多男兵跑步都不绑沙袋,小杜肯定是哪根筋有问题.其实,小杜就是为了激发自己的潜力,看自己到底能跑多快.
无论是3公里、战术动作还是其它课目训练,杜彦秋总是站排头,第一个带头完成动作.新兵考核时,她上的光荣榜次数最多,取得了3公里第一,实弹射击5发子弹全部中靶的好成绩,受到了新兵连嘉奖.【部队基层微腐败对照检查】

篇八:部队基层微腐败对照检查

大家看看以下这个案例,从中你觉得它说明了什么?请你加以阐述。
案例:分工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 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就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从案例中我明白了,细节决定成败!善于发现,善于观察!与时俱进!
第一、变化的魅力。时代在变化,人员在改变,事物的本身也在变化。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深刻的认清形势,其次要作出合理的规划,不能总是盲目守旧,要不断的有新的想法和新的认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当局者迷,天天在炮营的官兵们都习惯了,根本就没在意这个现象,这其实就是本位主义。新的炮兵军官正是因为不存在本位主义,加上能善于发现做到注重细节,才发现问题并使其得以解决。现代管理中的本位主义也有很多,再优秀的管理者,也很难找到自己失误之处,所以现代管理中常有部门交叉检查这种做法,除了相互监督之外,也是为了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更多的不合理。
第三、要学会根据事物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人员分工,提高工作效率。正确合理的分配你的每一个员工,可以使你的部门工作效率得到更好的提升,所谓适才而用当是如此!

篇九:部队基层微腐败对照检查

十篇超短小的文言文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
二、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 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 可能吗?”
三、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
翻译: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
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四、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节俭到奢侈很容易,但是从奢侈再回到节俭就很困难了.)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翻译: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五、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翻译:景公在位当政时,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晴.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 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晏子说:“天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 景公说:“好!寡人我受教了.”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2%B0%D9%BA%CF%BB%A8/blog/item/59b5b7db30daab62d0164ecf
六,『原文』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译文』
从前有一个到邯郸学习走路姿势的人,没有学会他们走路的姿势,又忘记丢失了自己原来的步法,于是只能爬行回去了.
陆绩怀桔
七,『原文』
陆绩六岁时,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欲以遗母.”术大奇之.
『译文』
陆绩六岁的时候,便会到九江地方去拜见袁术.袁术就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就向着袁术拜谢了一回.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跌到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呀,你来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来偷橘子么.”陆绩双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亲的性子,很喜欢吃这些东西.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想起带几只回去,给母亲吃.”袁术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大大的稀奇.
):“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
(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
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原文】
1·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部队基层微腐败对照检查(共9篇)

本文来源:http://www.d9bd.com/yanjianggao/17072/

为您推荐

英语演讲稿3分钟简单好背的范文(精选三篇)

英语(英文: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最早被中世纪的英国使用,并因其广阔的殖民地而成为世界使用面积最广的语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演讲稿3分钟简单好背的范文(精选三篇),欢迎品鉴!

2024-01-09 01:09:36   英语演讲稿3分钟简单好背的带翻译   英语演讲稿3分钟简单好背的四年级  

中国式现代化英语演讲稿(合集4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式现代化英语演讲稿(合集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1-04 00:55:12   中国式现代化英语演讲稿3分钟   中国式现代化英语演讲稿400字  

中国故事的英语演讲稿【五篇】

英语(英语:English)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最早被中世纪的英国使用,并因其广阔的殖民地而成为世界使用面积最广的语言。英国人的祖先盎格鲁部落是后来迁移到大不列颠岛地区的日耳曼部落之一,称为英格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故事的英语演讲稿【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12-27 05:16:01   中国故事的英语演讲稿2分钟   中国故事的英语演讲稿初中带翻译  

英语演讲稿开头惊艳全场(锦集3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英语演讲稿开头惊艳全场(锦集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12-17 02:51:38   英语演讲稿开头惊艳全场的句子   英语演讲稿开头惊艳全场双语怎么写的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英语演讲稿范文(通用4篇)

英语(英语:English)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最早被中世纪的英国使用,并因其广阔的殖民地而成为世界使用面积最广的语言。英国人的祖先盎格鲁部落是后来迁移到大不列颠岛地区的日耳曼部落之一,称为英格兰。这两个名字都来自波罗的海半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英语演讲稿范文(通

2023-12-05 00:55:52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英语演讲稿范文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英语演讲稿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