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四篇)

更新时间:2022-11-11 来源:读书笔记 点击:

【www.d9bd.com--读书笔记】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套200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而成。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书笔记范文(精选四篇),欢迎品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书笔记篇1

马克思、恩格斯的广阔视野、渊博知识令人钦佩。《选集》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了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考古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等的知识,充分反映马克思、恩格斯的博学多才。也正是在渊博知识之基础上,他们方能创立天才的新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传播者和实践者,马克思、恩格斯无疑是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权威”人物。他们的“权威”,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源自他们天才般的才华横溢和先哲式的先知先觉,这当然是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加上勤奋刻苦的主观因素的结果。比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共产主党宣言》问世于1948年2月,科学预言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年,马克思、恩格斯都不超过30岁(马克思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恩格斯生于1820年11月28日)。二是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这是马恩积极在革命实践中将科学理论用于武装群众的结果。马克思由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就已经赢得了这样的地位,各国工人运动的最优秀的人都充分信任他。他们在紧要关头都向他请教,而且总是发现他的建议是最好的,并不是马克思把自己的意见,更谈不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这些人自己来向他求教的,马克思所起的特殊的、对运动极端重要的影响,正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换句话说,马恩的权威,一靠自身远大理想和勤奋努力,二靠积极投身革命实践,做好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最大价值,在于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思想和行动的“科学指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处处充满着精彩绝妙的阐述,鞭辟入里的论断,天衣无缝的推理,磅礴宏大的气势,这些都给人以深刻的震撼让人体验到魅力。读经典著作,要用于我们的实践。事实上,马恩两位伟人,也早预料到有人会以歪曲或僵化的态度对待他们创立的理论。为此,他们多次对此问题作了强调。比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恩格斯还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也对一些人歪曲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表示反对。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马克思也对俄国的一位教条主义者表示反对: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经典的魅力,在于能够启迪智慧、洗礼思想、开拓思维、常读常新。惭愧的是自己的肤浅与无知,较长时间来都对经典阅读重视不够,甚至曾觉得读了亦无用。第一次浏览了一些马恩选集,之后,我才深深感觉到,熟读经典,这是一件多么重要事情。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书笔记篇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本选集首次节选了马克思的基本著作《资本论》的相当多的篇章,以便更全面地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本选集分为四卷。第一卷是1843-1859年的著作,第二卷是1857-1871年著作以及《资本论》节选,第三卷是1871-1883年的著作,第四卷是1884-1895年的著作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这次,我所选读的是第一卷,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就第一卷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和总结。

在本卷节选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章《费尔巴哈》中,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第一次得到了比较系统的阐述。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生存,为此人们首先需要衣、食、住和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东西,即物质生活本身的生产。物质生产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他们第一次揭示了生产力和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指出生产力决定交往形式。

原文摘选:

“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的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 (P34)

“社会活动的这种固定化,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的、不受我们控制的、与我们愿望背道而驰的并且把我们的打算化为乌有的物质力量,这是过去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P38)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P54)

“他们应当推翻国家,使自己作为个性的个人确立下来。” (P85)

“我们十分惊异,在古代,一个人既是杰出的哲学家,同时又是诗人、演说家、历史学家、牧师、执政者和战略家。这样多方面的活动使我们吃惊。现在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筑起一道藩篱,把自己束缚在里面。我不知道这样分割之后集体的活动面是否会扩大,但是我却清楚地知道,这样一来,人是缩小了。” (P135)

由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同现存的交往形式发生矛盾。这个矛盾通过社会革命来解决。已经变成桎梏的原先的交往形式被一种新的、与更发达的生产力相适应的交往形式所取代。这种新的交往形式一旦不再适合发展着的生产力而成为桎梏,就又通过革命被另一种更进步的交往形式所代替。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引起历史上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更替。这种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它表现为各阶级之间的冲突,表现为思想斗争、政治斗争等等。

作者还考察了政治上层建筑的领域,特别是国家和法对所有制的依赖关系,揭露了国家的阶级实质,提出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各个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资产阶级国家是资产者为了在国内外相互保障各自的财产和利益所必然要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他们还阐述了社会意识对物质生产过程的依赖关系,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同时还揭示了社会意识的阶级性,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书笔记篇3

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 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在必然性居

支配地位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现在的人还相信这样的永恒世界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怎样才有意义呢?(面对着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个世界的样子。没有必要去相信这个世界必然要发生什么——因为那是虚假不可信的——,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根本没有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实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明天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不能肯定,我也不需要肯定知道是什么样会发生什么。但是我确信的是,明天对于我一定是新的一天,一定不同于今日和昨日;对于别人也一样。马克思说的好:解释世界的不如改变世界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定随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 。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还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才得以根深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个发展着的理论,是开放着的体系。它总是把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内涵。一句话,全面发展自己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

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自觉的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社会和把人民的解放做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忘掉人民和人民的利益就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抽掉,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人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深动的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的真实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

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应当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包含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体会。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严谨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论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书笔记篇4

以前一直都觉得什么哲学,什么马克思主义,对我来说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就仅仅限于一些书面上的说法,对于我现实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而且那些根本就和我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从本学期开始上马克思原理的课程后,我开始改变了看法,尤其是王老师精彩难忘的课程着实感动了我,由此下定决心开始学习这门课程。以前一直认为自己目前水平还达不到阅读如此伟大的著作,因此放弃许多能够阅读的机会。这次在老师的要求下,选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上。我零零星星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大致浏览了一遍。整个过程虽是走马观花,且刚读时确实觉得难解其中之意,但耐着性子,便慢慢体会到此经典著作中乾坤之大。读过之后感受颇多,还获得了一些启示和看法。我的感受可能还过于浅显,不过每个人的收获毕竟都是不同的。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人类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在近150年来,他们的思想引导人类进行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表明,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往往孕育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的发展的可能性。浅读了一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越来越觉得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是发展的科学的理论,它被俄国列宁主义所发展继承,指导了俄国革命;它被中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所继承,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它还会被发展继承,继续指引人类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收载马克思和恩格斯1843—1852年间的著作25篇。其中,重要著作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费尔巴哈》、《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和资本》、《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本卷的首篇著作是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在1843年3月到9月期间,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了批判,这对他向唯物主义的转变期了重要作用。在本卷节选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章《费尔巴哈》中,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第一次得到了比较系统的阐述。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生存,为此人们首先需要衣、食、住和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东西,即物质生活本身的生产。物质生产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他们第一次揭示了生产力和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指出生产力决定交往形式。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基本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思想,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包括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核心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其中也阐述一些伦理学的思想,例如经济伦理中的分工原则,在这里就得到了较细的阐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是以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的分析表明,他当时不仅知道了剩余价值是从哪里产生的,而且知道了它是如何产生的。书中说到:“工人拿自己的劳动换到生产资料,而资本家拿归他所有的生活资料换到劳动,即工人的生产活动,亦即创造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能补偿工人所消费的东西,并且还使积累起来的劳动具有比以前更大的价值”(第1卷,第365页)。不过,马克思在当时还未能建立起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因为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建立是以区分劳动和劳动力及把剩余价值从它的各种具体形态中抽象出来为前提的。只有到19世纪50年代末马克思才彻底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并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范畴,建立了完整的剩余价值理论。

经典的魅力,在于能够启迪智慧、洗礼思想、开拓思维、常读常新。惭愧至极的是自己的肤浅与无知---较长时间来都对经典阅读重视不够,甚至曾觉得读了亦无用。第一次强迫自己从头到尾浏览了马恩选集。浏览之后,我才深深感觉到,作为一名大学生,熟读经典,这是一件多么重要事情!

本文来源:http://www.d9bd.com/xindetihui/400322/

为您推荐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000字合集范文(通用4篇)

合集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hé jí ,意思是将两人或多人的作品汇合成集的书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5000字合集范文(通用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7 16:39:32   教育类书籍读书笔记1500字   教育著作读书笔记5000字  

影响力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精选4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或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而做的笔记,是训练阅读能力和积累知识的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影响力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精选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27 16:39:20   影响力读书笔记3000字左右   影响力读书笔记3000字怎么写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精选四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赖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精选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27 16:39:14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100篇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范文(通用4篇)

教育出现于人类社会之初,起源于社会劳动,为适应传授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需要而产生。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伴随着相应的教育大革命。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学读书笔记范文(通用4篇),欢迎品鉴!

2024-04-27 16:39:09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摘抄100篇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通用6篇)

《爱心与教育》是漓江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镇西。该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7 16:39:02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